【2.129】微数之脉,慎不可灸:因火为邪,则为烦逆,追虚逐实,血散脉中,火气虽微,内攻有力,焦骨伤筋,血难复也。
这种“微数之脉”意思就是有虚热在里面,针灸的“灸”在使用时候,一定是寒症、虚寒的时候用灸,实热的时候都不用灸。大承气汤,比如说大便便秘了,里面很燥热,结果你给他灸天枢、关元,本来人家只是燥热,一灸下去马上“神昏谵语,捻衣摸床”,因为他太燥热了。所以一定是遇到虚寒才用灸,什么叫虚寒?这个人下痢一天好几次,属下利清谷,吃了玉蜀黍就排玉蜀黍出来,吃了米就排米出来,吃了面就排面出来,这时候用灸是对的。病人在发烧,你在那边烘烧或用灸都不行。病人有热症都不适合用灸,灸会更坏事,让病情更复杂。
附倪师注解《伤寒论》中该条辨下的部分内容:
“微”代表是虚,但跳的是数脉,“数”代表的是热, 所以“微数之脉”就是病人是虚热的体质。白虎汤证是讲阳明经热,热在经脉里面就是白虎汤;如果是阳明腑热,热在腑里面,热在大肠、小肠、膀胱,热在消化系统里面,就是承气汤证。白虎汤和承气汤都是实热的范围,脉都是很数,但是脉会洪大,不会微细。实热跟虚热不一样,实热要攻实,把去实和去热的药加在一起,就可以攻了;虚热要把去热的药加在里面,还要把补虚的药加在里面,像吃六味地黄丸,六味地黄丸没有什么补,桂附八味丸里面的肉桂和附子下去会很热。像虚热的人吃桂附八味丸,虚热会更热,会嘴巴燥裂,桂附八味丸本来是为了补虚的,所以吃桂附八味丸要加些去热的药在里面,可以加黄连、黄芩在里面;如果是热在血里面,口渴阳明热的话,就加白虎在里面。
虚热的病人不要灸,要寒湿或纯虚的病人才灸,因为火是邪的不是正的,会造成病人虚热而生烦逆。追虚逐实,血散脉中,并不是虚热的病人灸了以后,血就离开脉了,而是血里面有热力,本来是虚热的人,血量已经不足了,肝里面很热,血的热就要往外跑,一加热的时候,血里面更热、津液更少了,这时候热已经离开血管,跑到旁边的经脉里面去,血还在血管里面,火气虽微,内攻有力,焦骨伤筋,血难复也,结果病人更虚,骨头、筋就都会变得比较枯瘦。
【2.130】脉浮,宜以汗解,用火灸之,邪无从出,因火而盛,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,名火逆也,欲自解者,必当先烦,乃自汗而解。何以知之? 脉浮,故知汗出解也。
“脉浮”,我们知道病在表,轻轻一摸就知道他是病在表,用汗解。“用火灸之”,邪出不来,造成火太盛。因为灸是火,火邪往里面攻,造成“腰以下必重而痹……乃自汗出而解。”为什么知道呢?因为脉浮。当表邪下陷的时候,应该用汗解,如果你用火去用灸,正常人灸下去坏事的时候,脉会更强、更盛才对,不可能会流汗。病人“自汗出而解”,因为脉浮。脉浮是中风的脉,一定是伤寒的脉才会有浮紧,这是从脉症上判断他自己会恢复,并没有因为不该灸而造成很大的伤害。造成伤害,但是他自己会恢复的意思。
如果火太盛的时候,“腰以下必重而痹”,正常人的阳是往上升的,阴是往下降的。你如果一灸,火盛的时候……灸不是真的阳,应该叫火热,火热下去以后,碰到体内的阳在下焦往上冲,造成下焦的阳会重阳,出现阳亢这种现象。
最主要的,上面这两条的重点就是:有表症、热症、实热的时候统统不可以灸,灸一定是用在寒症、虚寒的时候。
附倪师注解《伤寒论》中该条辨下的内容:
“脉浮”,病在表,要用汗解,本来是表热,靠肺的阳在攻表解表,因为火太盛, 再一灸,阳就离开了,水还在下面,水还来不及气化,一灸,阳都往上走,水都停在下焦,结果“腰以下重而痹”,什么叫痹? 就是没有汗又干枯的状况,这就叫做火逆。如果病人体能很好,会自己好的,在好之前病人一定会先烦燥,津液再慢慢回来,“自汗”,就是胃的津液回来了,为什么会有汗? 就是津液已经出来了才会有汗,“何以知之?”因为病人脉浮起来,会流汗了,代表体能慢慢回来,水跑回到皮肤表面上去了,之前的脉浮是被误治的,因为用灸去烧他。
【2.131】烧针令其汗,针处被寒,核起而赤者,必发“奔豚”,气从少腹上冲心者,灸其核上各一壮,与“桂枝加桂汤”。
造成“奔豚”的原因就是烧针。张仲景说的是当年的时代背景,北方很冷,针扎进去后,针柄上面就放个艾绒烧,这是烧针。“针处被寒”,针扎在那里露在外面,结果“针处被寒”必发奔豚。
实际上,在临床上有两个地方会看到奔豚,第一个,以寒毒来说就是现代的破伤风。有次一个太太来找我,她进来的时候是举伸着食指和中指进来的,我心里说你这样不太礼貌啊,其实她更像是竖着中指进来的,我一看她这样子进来(她是我的老病号,一有病就找我,绝对不吃西药),我说你什么事情?为什么手这样子?她说:“你看哦。我手肿着,很痛。”反过来一看,有条红线从中指指尖经过掌心一直到内关这边,她说痛到没办法开车,开车来是左手开车来的,其它四个指头可以动,中指不能动。“灸处被寒”,我说你今天是摸了生锈的钉子,她说“啊!对。昨天我在家里整理车库的时候,被生锈的钉子扎到。”这是破伤风,一样的——灸处被寒,等于受到毒了,“核起而赤者,必发奔豚”,我们可以“灸其核上各一壮”:那条红线到内关的地方,我在她内关上一寸的地方开始灸,就是让她平放着胳膊,手指头这边放一个艾灸在这边灸,内关上一寸这边放个灸,就看到一边灸,那条红线就一边从内关的位置往回退,灸到第三壮的时候,粉红色的线已经退到手掌根,等到红线退过劳宫穴以后,我就停止掉了,然后我说:“你明天再回来时我再看看会不会有问题。”她第二天回来后,我问她昨天灸的怎么样?她说“很快,你灸完以后我出去,上车我就可以用左手开车了,回家睡个觉早上起来全部好了。”药都没有吃,光是灸就好了。
还有一个奔豚,就是坏小孩、调皮孩子,妈妈回家的时候躲在门后吓妈妈。妈妈本来常常在厨房很劳心劳力、流汗流很多,津液就伤到,有时候喝水都来不及,还要煮全家人的饭,她在厨房生火,汗、津液发很多,结果就有便秘。妈妈有天买了菜回来,她儿子躲在门旁边要逗妈妈,结果妈妈一开门进来吓一跳,妈妈一受了惊吓,大肠里面本来就有宿便、燥矢、干燥的大便在里面,吓一跳的时候,燥矢顺着大肠与肝脏之间的血管通到肝脏,从阳明直接进入厥阴往上跑,大便的沼气进入肝脏以后,会进入肝脏的血,肝血会木生火,肝血会进入心脏,肝脏里面的血就带着大便的沼气往心脏跑,心脏一看“沼气怎么会跑进来?”心脏本身是君主之官,它不受病的,“你跑进来干吗?”心脏往外推,这个时候就动悸得很厉害,所以病人呈现的现象就是:从肚脐下面一直不断的跳、跳、跳,一直往上跑,心脏一直就不断地往外推,动悸得很厉害,这是奔豚。
桂枝加桂汤方:桂枝汤加桂枝二两
那为什么要桂枝加桂汤?第一个,桂枝汤可以增润津液,可以和解,可以解肌、解全身的肌肉,桂枝加“桂”,这个“桂”是肉桂。肉桂跟桂枝是同一个树,但是不一样,桂枝就是桂树的树枝,桂树的树枝是进入血脉,肉桂是树心、树身,所以肉桂入心脏,强心的力量很强。临床上桂枝加桂汤,桂枝汤再加桂枝,等于重用桂枝下去,桂枝还是桂枝,重用下去效果不强,比如桂枝汤原来是两钱,你再加两钱,加一倍上去就是桂枝加桂嘛,你如果不要这样,五分的肉桂就好了,一钱都不用。桂枝汤就是桂枝和白芍等量,加肉桂粉冲下去,肉桂粉很香,南派的就说:“唉,不能,桂枝加肉桂不太好”,意大利人、美国人他搞不清楚,他们拿卡布奇诺吃咖啡都加肉桂粉的,那你怎么不去讲啊?他每天在喝都不会有事。其实桂枝加桂汤用肉桂最好,肉桂一下去,马上心脏强,心脏一强起来,喷的力量很强的时候,硬把里面的沼气推回肠子里面。之所以要肉桂配在桂枝里面,因为桂枝除了所谓的解肌以外还能够补津液——除了太阳中风以外,桂枝汤还可以补津液。桂枝汤里面有生姜、甘草、大枣,桂枝和白芍可以让血液循环加速回来,同时可以补津液。所以我常常跟诸位说没事吃吃桂枝汤;如果觉得小朋友厌食,不喜欢吃东西,就改小建中汤吃。平常你保养自己的时候吃桂枝汤最好了,桂枝汤就是随时可以吃的。所以我常常笑说,我们经方派吃桂枝汤当补药,就当刷牙漱口。温病派就说“不行,桂枝汤很危险”,两者差很多。
如果没有用桂枝汤,光是用肉桂的话,下去的时候津液会伤到,因为你发表的力量很强,后面没有后援部队嘛。所以他们意大利人吃咖啡的时候加肉桂下去,咖啡很浓,可以这样做,否则光是肉桂下去,人津液会伤到。咖啡非常的不好,到我们介绍《金匮》、杂病的时候,我们会分门别类,到时候我再跟诸位介绍为什么咖啡会造成胰脏癌?
附倪师注解《伤寒论》中该条辨下的内容:
对皮肤表面上的脓头,可以用火罐拔掉,有的脓头在肌肉很深的地方。 在过去的脓疡科,把针烧红了以后,刺进皮肤里面,直接刺到脓头裹面来发它的脓疡,北派的医生用白朮和附子,就是“朮附汤”,金匮里面还有一个“阳和汤”,都是能够让内部的脓疡发表发出来,不管是癌症、骨头烂掉的,都能让里面的浊物清出来浮到皮肤表面上,应该要这样做才对。
“烧针令其汗,针处被寒”,医生用烧针来烫,让病人发汗,其实病人原本有伤寒,譬如有寒证,要从里面发出来比较好,用药去攻比较好,结果医生用烧针,例如温针,艾草放在针上面烧,一烧,寒一遇到热,寒就往里面走,而不是往外走;临床上看,发奔豚的时候都是在右边的“天枢”开始发,其实奔豚是大肠里面本来有燥屎、干燥的大便在里面,平常不知道,有的时候大便鞕,或大便像羊屎一样,没注意它。实际临床上,此类病人都是惊发的——病人本身很胆小,一扎针的时候本来就很怕了,又担心艾草掉下来会烫到,一直在惊,实际上奔豚证就是惊发的。奔豚气从腹部一直上来,像手臂一样粗,一直冲上来,看起来像心脏病,痛得受不了,但又不会死,心脏本身好好的,因为人一受惊发,肠子必会筋挛起来,大便的燥气因而跑到肠壁外面的三焦油网里面去了,进入三焦油网渗入血管里面。大便的废气如果跑到脑里面,就会捻衣摸床、谵语、发狂奔走;如果透过血管跑回肝脏,由肝脏就会影响到心脏跑到血管里面,顺着血脉流回心脏,流回心脏以后,就会有发奔豚的现象,因为血里面不受气,大肠的燥气流到心脏去了,就发奔豚。所以张仲景看这人原本没有便秘,肠胃功能可能比较差一点,处方开桂枝加桂汤,本身用桂枝汤和解营卫,因为是肠子的问题,肠子的浊气从静脉血管跑到心脏里面去了。桂枝加“桂”汤,这“桂”就是肉桂,平常肉桂加五分八分、一点点就够了,加肉桂让心脏喷射力量很强,浊气一进到心脏以后,马上从动脉喷走,硬把浊气逼回肠子里去,然后桂枝汤去和解营卫,让肠胃蠕动很好,同时因为他还有伤寒表证;临床上,看到发奔豚的时候知道是大肠气在发,要把肠气逼回到血管里面去, 从血里面再回三焦,再回肠子里面去,就是靠心脏喷出来进入动脉血管的力量,所以是靠桂枝加桂汤,所以第一个处理奔豚的汤方就是桂枝加桂汤。另一种奔豚的症状,是本来有宿便的人,受到惊吓以后,燥屎的沼气透过肝脏与大肠的血管进入肝脏,所以肝脏送给心脏的血中就会有沼气,心脏就想把沼气往外推,于是就动悸的很厉害,就发奔豚。
方中行曰:“奔豚”肾之积名也。“肾从少腹上冲心”,“奔豚”证发作之状也;盖人之素有肾积者,因针穴处得寒入之,其积逐发,则气自少腹上逆而冲心,状若惊豚突前而奔走,故曰“奔豚”。实际上就是大肠里面的燥屎,其浊气进入肠壁里面,进入血管冲到心脏里面,才会有这种现象。还有一种乃针孔发生炎肿或成“破伤风症”也;看起来像奔豚,实际上是破伤风症,病毒侵入身体里面去了,这时候要加强心脏力量,把免疫系统带出来的时候,也是靠桂枝加桂汤,然后可以配合针灸课程中提过的灸法,用隔姜灸;临床上桂枝加桂汤,如果用桂枝,就是桂枝汤里面原本桂枝是三钱,白芍三钱,现在桂枝用六钱,这样力量不好,所以要同样用桂枝汤,桂枝白芍等量,但是加桂是加肉桂,桂枝肉桂是同样的东西,肉桂是桂树的心,桂枝是桂树的皮:肉桂很油很香很浓,肉桂喷发的力量才够,有时候重用桂枝三四剂下去,病人还是奔豚,加肉桂下去一剂就去掉了,二者差很多。
桂枝加桂汤方:即桂枝汤加桂枝二两;
这汤剂争议很多,有的赞成桂枝,有的赞成肉桂,但临床上看,肉桂极有效,用桂枝汤加肉桂,肉桂用五分,严重的用八分,不需要用到一钱,因为会太辣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盛达优配-股市杠杆公司-股票在线配资-配资炒股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